家庭网络折腾笔记 篇十二:手把手教你在群晖上搭建Radarr完成影片刮削,让KODI/Jellyfin/PLEX使用本地.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笔记 群晖 家庭网络折腾笔记 篇十二:手把手教你在群晖上搭建Radarr完成影片刮削,让KODI/Jellyfin/PLEX使用本地.

家庭网络折腾笔记 篇十二:手把手教你在群晖上搭建Radarr完成影片刮削,让KODI/Jellyfin/PLEX使用本地.

2023-04-25 17:3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作者:昭华凋

前言

众所周知,几个主流的影视资源库 KODI、jellyfin、emby、plex 因为服务器的原因,影视资料刮削一直都很掉链子。

大部分朋友应该都和我一样,提前用 tinyMediaManager 刮削好影片信息,然后让这几个影视资源库直接读取影片信息,达到完美影视墙的目的。

但是 tinyMediaManager 最近越来越拉胯,因为服务器的原因刮不动也就算了,新版还开始了收费服务,估计这玩意也用不了多久了。

所以,今天和大家分享在群晖上用 docker 安装 Radarr,这个工具自带的刮削器很厉害,完全可以取代 tinyMediaManager 。

▼先看结果,Radarr 界面

▼ KODI 调用界面

搭建过程

Radarr 适配的平台还是比较多的,像 Windows、Linux、NAS、MacOS 都有客户端,搜刮影片信息只是 Radarr 功能之一,像影片搜索下载、分类整理都可以用它做到。

我这里用的 docker 版,就用群晖来做演示。

▼先来做准备工作,进入 file station ,在 docker 文件下新建目录,命名为【radarr】,其下再新建两个目录,分别为【config】和【downloads】。

▼两个文件夹的权限给足

▼如果你的网络很好,可以在 docker 的注册表里直接拉取镜像,关键字【radarr】。

不过我估计没几个人拉的下来,还是老老实实用命令吧。

▼首先开启群晖的调试功能,启动 SSH。这个功能建议平时将其关闭,要用的时候再开,用完了又关掉,免得老有人扫你的端口,超烦。

▼我一般习惯用 X shell,点击【文件】,新建【会话】,主机位置填入群晖 IP

▼弹出的窗口分别输入群晖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

▼接下来这个窗口输入三条命令

sudu   -i  (获取 root 权限) 群晖登录密码(输入以后看不到的) docker   pull   linuxserver/radarr

▼自动拉取代码,下方会出现数据,拉完以后会出现输入光标。

▼回到群晖 docker 界面,可以看到如下容器,这就代表安装结束,可以关掉 X shell

▼双击拉取完成的映像【linuxserver/radarr】,如图设置,内存不用太大,500MB 也够用,然后点击【高级设置】

▼【存储空间】-【添加文件夹】选择之前新建的两个文件夹

▼一共要选择三个文件夹,除了之前新建的两个,还要把 nas 上存储影视资源的文件夹选择进来,比如下面这张图最上面的文件夹就是我存储电影的目录。

▼【端口设置】如果主要是内网使用可以默认的 7878,有外网需求的话自行设定。

▼【环境】增加三个变量,TZ=Europe/London;PGID=1000;PUID=1000。

▼其实整个设置可以看看 docker hub 上的发布页面,截个图给大家看看。

▼设置完成点击应用,启动容器

radarr 设置

▼地址栏输入群晖 IP+ 端口 7878,进入 Radarr 如图

▼根据下图调整界面为中文

先进行一些基础设置。

▼【元数据】这里,如果主要用 kodi 可以跟着我做,喜欢用 EMBY 就开启 emby,都开启也行,就是刮削数据多点而已。

▼语言改为中文

▼【媒体管理】这里添加影视目录。

注意:每部影片必须存放在单独的目录,就算是同系列影片也必须在单独的目录,如果多部影片在一个目录需要单独添加。

【举例】漫威的影片都是单独的目录,同系列又存放在一个目录下,那么这个目录也必须单独添加,如下图

▼添加以后,点击路径进入可以影片开始进行搜刮,下方可以看到进度,刮削速度极快。

刮削完毕后点击下方的导入就可以完成。

▼点击【电影】可以看到影片已经刮削完毕,默认的设置是不显示影片名称的,开启可以点击右上的【选项】。

▼勾选【在海报下显示电影标题】。

▼点击影片可以看到影片信息,也可以单独进行编辑,演职人员也头像刷新很快。

如果你下载的影片命名规范,目录合理,那几乎不用折腾就能完成资料的搜刮。

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像我都是在正规 PT 站下载,同样会遇到影片搜刮不成功的情况,如果你是经常用迅雷下载五花八门的影片,想一次刮削成功的几率更低。

▼没有导入的影片可以点击首页的【自动导入】

▼选择影片目录,手动导入

▼点击【修改影片】

▼上方的搜索栏输入影片信息,不用太复杂,只需要影片英文片名和出品日期就行,搜索到对应影片点击进入

▼看看影片对应路径是否正确,没问题添加就行。

Radarr 有几个很好的地方,比如导入的时候可以很直观看到哪些影片没有导入成功,这种不成功的情况要嘛是目录设置不合理,要嘛就是影片命名不规范。而导入不成功实际上就是强迫我们使用正确的命名规则,这个规则不仅适用 Radarr ,以后不管哪个刮削器都用得上,相当于帮我们做一次统计哪些影片需要重命名。

▼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前面使用了中文片名,将中文删掉或者挪到片名后半段就可以成功刮削。

▼命名不规范的情况当然就是修改片名了,其实这种刮削器对命名要求并不高,一般来说,只要把影片英文名和出品日期放在最前面,很难有刮削不到的情况。比如下图

▼ Radarr 还有个强大的地方,可以自行设定刮削器。我暂时没用的原因主要是觉得 Radarr 自带刮削已经很牛了,其次需要配合 jackett ,后续看情况再出一篇?

KODI 的一些设置要点

KODI 的设置就比较简单了,这里简单说说。

▼添加网络位置记得选择【FTP 服务器】,对高码率影片支持的更好,不会像 SMB 一样,稍微放部 4K 片子就卡的不行,记得先在群晖开启 FTP   服务。

▼ KODI 协议选择【FTP 服务器】,地址填群晖 IP,下方填入用户名密码。

▼目录选择电影,勾选单独目录

▼点击确定,同意更新,至此 KODI 就设置完成了。

▼可以看到封面图和 Radarr 都是一样的,说明成功识别了 Radarr 刮削出来的数据。

关联硬件推荐

既然本文用的群晖举例,就把群晖放在首位。

J4125 处理器是去年最火的 U,被大量应用到软路由和 NAS 上。群晖 DS720+ 就是一款采用此 U 的 NAS,性能强劲,足以满足喜欢跑各种服务的朋友。双盘位的价格日常都在 2800+ ,可惜性能到位价位偏高,性价比略低。 

至于我用的铠晶 T202P,同样也是 J4125 处理器,我用它跑的 PVE 系统,日常运行软路由和黑群晖,千元出头价格美丽,功耗低超适合 PT 挂机保种。之前写过晒单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 

正品 NAS 我一直是威联通的拥簇,采用 J4125 的 威联通 TS-453Dmini ,历史最低价格只有 2199 元,性价比超高。性能可以轻松满足家用环境各种操作,包括虚拟机、Docker、软路由、HTPC 等,自带双 2.5GbE 接口, HDMI 接口也可以充当机顶盒的角色。 

最近我还又手了威联通 TS-262C,处理器是全新的 Intel celeron N4505 ,性能几乎持平 J4125,但核显性能提升极大。2000 出头的价格作为入门级两盘位 NAS 很香。 

NAS 硬盘推荐希捷酷狼以及高端的酷狼 Pro 系列,希捷酷狼全系硬盘均采用 CMR(传统磁记录)技术,自带的 AgileArray 可以优化网络存储,先进的电源管理支持在多盘位环境中实现双面平衡和 RAID 优化。硬盘内置旋转振动(RV)传感器,可以让硬盘在多盘位的 NAS 硬盘盒中保持长时间稳定运行。 3 年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也让使用更加安心。  

小结

一篇简单的 NAS 使用经验分享。

我是昭华凋,一个喜欢分享生活乐趣的闲人。

写文不易,码字艰难。如果我的文章能获得您的认可,希望您帮忙下方点赞、收藏、留言,您的互动是我写文的动力。感谢看到这里的所有朋友,下篇文章再见。

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网站(www.smzdm.com)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